为深化艺术实践教学、推动“艺术赋能乡村”理念落地,9月24日,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(以下简称“附中”)组织学生赴山东沂河源田园综合体,开展主题写生学习活动。此次研学不仅是附中实践育人体系的重要延伸,更将红色基因教育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,用青春画笔描绘乡村脉动,赓续红色薪火。
活动首站,附中学生走进沂河源红色革命基地,开启沉浸式红色教育篇章。在史料陈列馆内,同学们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、实物展品与影像资料,重温沂蒙地区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;在专题讲解中,深刻感悟“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的沂蒙精神。大家认真记录革命故事、分享学习心得,将红色记忆融入思想认知,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,切实提升思想政治修养。
随后,师生们前往作家李心田与音乐家王音璇的纪念展区。作为《闪闪的红星》作者,李心田以文学为枪,书写时代正气;音乐家王音璇则用歌声传递沂蒙风情,创作众多经典民乐作品。同学们仔细聆听两位艺术家的创作故事,观摩手稿、乐谱等珍贵资料,在文学与音乐的熏陶中,理解艺术创作与时代使命、家乡情怀的紧密联结,为后续艺术实践积累精神养分。
红色教育与文化熏陶之后,学生们走进沂河源龙子峪村,探访“编织系结”“时间之花”等文化艺术馆群。在专业讲解员引导下,大家认真聆听每件艺术作品背后的乡村故事,细致观摩创作手法与文化内涵,通过记录感悟、分组交流,将乡村文化肌理转化为自身的艺术灵感。
写生环节在沂河源桃花岛拉开帷幕。岛上古树参天、水碧天蓝,古朴建筑与自然生态相映成趣,为实践创作提供了绝佳素材。附中学生分散于岛屿各处,支起画板、专注观察,精准捕捉光影流转下的沂河源生态之美、人文韵味与红色底蕴,在实地创作中锤炼造型能力与审美表达,真正实现“在观察中学习,在创作中成长”。
作为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,附中始终重视“实践出真知”的教学理念,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。此次沂河源研学活动,依托当地“红色基地+文化展馆+写生平台”的优质资源,既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地创作与文化感知能力,更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,实现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、乡村振兴的多维赋能。未来,附中将持续探索此类实践教学模式,让青春艺术力量既承红色薪火,也为乡村发展注入更多活力。


(撰稿:谷强;校审:尚慧;复审:孔大健;终审:耿玉)